1月9日-13日,A股延續“開年紅”表現,走勢較好。滬指報3195.31點,累計周漲1.19%,自10月底相對低點以來反彈已超9%,深證成指、創業板指均漲超2%。
行業方面,由于疫情管控放開形勢好轉,消費類特別是食品飲料本周領漲,券商也有所表現。北向資金13日大舉買入超130億元,成交活躍標的主要為食品飲料、非銀金融、電力設備及新能源白馬。
對于后市表現,機構分析認為,A股在6連陽后,技術面存在一定的調整需求,但整體反彈節奏未受太大影響。隨著積極因素逐步落地,以目前的市場情緒看,春節前行情預計偏暖,行情復蘇好于預期。
多數主動權益基金凈值上漲
開年來A股表現亮眼,主動權益基金凈值隨之快速反彈,賺錢效應提升。
Wind數據統計顯示,截至1月11日,在有可比數據的6771只主動權益類基金中,6543只產品2023年來取得正收益。其中,4600只基金產品收益率跑贏同期滬指,占比近七成;25只產品的年內凈值回報超過8%。
隨著市場情緒回暖,近期多只權益類基金放開大額申購門檻,同時,包括南方基金、平安基金、廣發基金、工銀瑞信基金等在內的多家公募基金宣布下調產品申購費、贖回費、管理費等,進一步點燃交投信心。
中銀基金表示,多只權益類基金取消大額申購門檻的原因主要有兩個,首先,2022年末排名戰已結束,一些基金不再需要限制規模;其次,一些基金經理看好2023年機會,開放限制有利于擴大基金規模,積攢子彈。
值得注意的是,目前新基金發行也如火如荼。據了解,在1月新發基金中,權益類基金占比較高。根據不完全統計,目前有46只權益類基金正在或即將在1月份發行。
A股“春躁行情”展望樂觀
面對新年“開門紅”,基金經理普遍對后市展望樂觀。
中銀基金表示,流動性預期邊際改善,風險偏好或將從低位走出趨勢向上,估值彈性有望擴張,市場或將開啟“春季躁動”行情,景氣度的重要性也會相應提高??紤]到經濟修復是未來主要配置方向,市場對于政府推出刺激消費、地產等保增長政策的預期有望持續加強,相關的基建、地產鏈,消費及醫藥板塊也有望受到資金追捧。
富國基金分析,根據歷史經驗“春季躁動”往往因為經濟預期改善或政策友好出現,2023年面對經濟預期修復疊加政策向好的“組合拳”,在流動性相對充裕的宏觀背景下,“春躁行情”或許可以更加樂觀。
匯豐晉信基金認為,12月股市小幅回調,雖然目前仍面臨多方壓力,但經濟預期已明顯向好,春季行情中權益資產估值有望修復,當前是中長期資金配置的較好區間,預計后市市場風格將更加均衡,建議積極關注受益國內經濟修復的板塊,在操作上降低組合回撤,均衡配置。
嘉實基金指出,2023年市場“曙光已現”,不再是一個期待的過程,而是正逐步從偏左側環境往右側過渡,從朦朦朧朧眾人依然存疑的狀態,到上半年可能會更加有信心,宏觀經濟周期和資本市場周期有可能出現同向向上的拐點式反轉。
中歐基金同樣表示,受疫情沖擊影響,2022年中國經濟總體狀態仍處于“衰退”區,但在2023年可以期待“復蘇”,且經濟復蘇的增長動能將從“內需弱、外需強”走向“內需穩、外需弱”。結合當下整體市場的估值水平,A股2023年的機會將好于2022年。
均衡配置“安全可控+景氣成長+復蘇預期”
從2009年開始,觀測每年“春躁行情”的行業表現可以發現,有色金屬、電子、計算機算得上“尖子生”。那么2023年春季行情,有哪些板塊值得把握?
博時基金建議,均衡配置“安全可控+景氣成長+復蘇預期”三大主線。安全可控方面,圍繞國產替代與自主可控,關注半導體設備材料、信創、高端裝備等領域;景氣成長方面,關注儲能、軍工、光伏等高景氣方向,以及滲透率有望突破的電池新技術等方向;復蘇預期方面,關注穩增長預期下優先關注基建鏈投資機會,地產鏈短期估值性價比有所下降,以及消費方向。
新華基金同樣看好“穩增長、促消費、安全”等預期會有政策支持的賽道。穩增長方向,關注地產產業鏈有觸底反彈絕地逢生的改善性機會;促消費方向,關注新能源汽車賽道;安全主題下,建議把握能源安全、糧食安全、軍事安全、信息安全帶來的相關機會。
方正富邦基金認為,當前內需相關政策仍在延續,部分成長股景氣有修復跡象,2023年結構性機會不減,經濟復蘇后,居民收入上升,消費意愿抬升,期待地產鏈出現更多需求端政策,建議關注零售、酒店餐飲、醫藥、汽車、地產、金融、材料等板塊,此外,證券行業有望在年初迎來一波反彈行情。
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分析,數字經濟、國防軍工、VR/AR領域以及鋰電、光伏、儲能等新能源行業2023年都存在不錯的投資機會。其中,數字經濟板塊建議關注擁有基礎設施優勢的數字產業化,以及隨著高端制造進一步升級,傳統的產業向數字化時代演進所帶來的投資機會;國防軍工行業,重點把握軍機、導彈及相關產業鏈的發展機遇。(勻音)
(提示:上述信息僅供參考,不作為具體操作建議。市場有風險,投資需謹慎。)
關注中國財富公眾號